20250604 马可福音 第十五章 问答篇 问答篇 耶稣基督、神的儿子的受难(2)——受审、受凌辱、受死与安葬,即义的代替不义的
- guo shelly
- 6月4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马可福音地十四章讲到了耶稣基督、神的儿子的受难的开始(为安葬预备,客西马尼园的挣扎,被门徒背叛)、而马太福音第十五章依旧还是受难的主题的更进步,即,实质性的受难——受审、受凌辱、受死与安葬。
以下为以往笔记内容:
马可福音十五章需要思考的问题: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1-5节)
为什么第二节彼拉多问耶稣问题耶稣回答,但是第四节彼拉多问耶稣话,耶稣却不回答?
回答:
彼拉多所问的问题在其他福音书是连在一块的。而约翰福音更是告诉我们详细的对话过程。耶稣没有回答告祂的罪状,一方面是要应验旧约预言:
【赛53:7】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或作“他受欺压,却自卑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此外耶稣回答自己是王,乃是要告诉彼拉多真理。
【约18: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约18:37】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耶稣虽然不为自己申辩却单单遵行父 神旨意只传讲真理。而使徒行传中最后被囚的保罗也是如此。
耶稣被判死刑(6-15节)
以耶稣代替巴拉巴的死刑,说明了什么真理原则?
回答:
彼拉多知道耶稣是无罪的(14节):
【可15:14】彼拉多说:“为什么呢?他作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
然而,彼拉多只因为想要迎合犹太人,却将 神的儿子鞭打,并钉十字架(15节):
【可15:15】彼拉多要叫众人喜悦,就释放巴拉巴给他们,将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全然无视真理与公义。这是在人眼见上看到的事实。
但是,神的真理的法则事实上就是以自己的”义的代替不义的“而显出祂为义:
【彼前3:18】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 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
这法则,对于彼拉多和众人来说都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就是他们明明知道耶稣无罪的,却是要了一个不义的杀人犯。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本相都是罪人,都是杀人的(恨人就是杀人)!
【太5:21】“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太5: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无缘无故地”五字)。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但是全然义的耶稣代替了我们这些本该死的罪人,这就向我们显明了他的真理与爱了。
【罗5:6】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
【罗5:7】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
【罗5:8】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 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罗5:9】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 神的忿怒。
【罗5:10】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 神儿子的死,得与 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罗5:11】不但如此,我们既藉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 神和好,也就藉着他以 神为乐。
兵丁戏弄耶稣(16-20节)
兵丁事实上都是外邦人(罗马的军队,因为执行死刑的权柄在罗马人手上),但是既然是外邦人为什么他们对虐待耶稣(一个犹太人)乐在其中? 神许可这样的事情发生目的是什么?
回答:
从历史背景看:兵丁对于犹太人这个受藐视的民族(因为当时犹太民族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是不会有任何同情的。据他们所了解,这个犯人的罪名(在罗马人的眼中看来,耶稣可能就是因此而被定罪的),是自称为”犹太人的王“,是一个潜在的凯撒(罗马皇帝)的敌人。他们看不起这个人,但是可以借此机会,发泄他们的反犹太的情绪,所以他们以粗鄙无情的方式嘲谑祂。
救恩是从犹太而出的(约四22),但是神却许可自己的儿子,犹太人的王,以色列所盼望的应许之子,被他们自己所不耻的外邦人(罗马帝国的兵丁)戏虐。更见证了两件事:
一、当时的犹太宗教团队绝大部分的人都弃绝了他们的君王。
二、 本与至高 神的”义的代替不义的“真理原则,预表着福音也要临到外邦人。因为外邦人在羞辱与杀死 神的儿子的事情上也有份。
从应验旧约预言的角度看:
【赛53:10】耶和华却定意(或作“喜悦”)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或作“他献本身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
【赛53:11】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
【赛53:12】所以,我要使他与位大的同份,与强盛的均分掳物;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于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
就是是要显明这是出于 神的救恩计划的应验和证明。
耶稣被钉十字架(21-32节)
在众人对耶稣的羞辱与嘲笑中,对耶稣最大的试探是那一句话?为什么?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提醒?
回答:
【可15:32】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了。”那和他同钉的人也是讥诮他。
耶稣来是要拯救罪人,而这途径就是信祂。
然而这里情况不同,信耶稣的根基若不是立在就救恩本身和认识天父的基础上,这信就没有功效。就像神迹本身不能救人的灵魂,只是帮助人认识神和祂的儿子耶稣。而事实上这句试探,也是耶稣在旷野中的魔鬼的其中两次试探的”你若是 神的儿子“(太四3, 6;路四3, 9)
耶稣的死(33-41节)
百夫长看到耶稣的死时候的境况,承认耶稣是 神的儿子,这节记载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
这位‘’犹太人的王‘’在百夫长眼前,伴随这种的不同寻常的迹象(地震,日食)
【太27:54】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 神的儿子了!”
加上听到耶稣亲口这样说:
【路23:46】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百夫长不得不承认面前这个人不同寻常,因此不由发出感叹。
对于为着外邦群众而写本书的马可而言,这是整本福音书中一个高峰。身为犹太人的彼得已经承认耶稣是基督(八29),现在,一位外邦的百夫长也照样承认祂是神的儿子;从而让外邦读者体认这一点——救恩是从犹太而出,但是福音是要临到全人类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不说希腊话的外邦人)。
【罗1:16】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1:17】因为 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耶稣的安葬(42-47节)
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亚利马太的约瑟求耶稣的身体这件事情是有信心的表现?
回答:
马可福音告诉我们,亚利马太的约瑟是犹太议士,他平行福音书中的内容如下:
【太27:57】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
【约19:38】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然而他向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的举动,必定会引起祭司长和犹太议会的注意。很可能招致除名并赶出会堂。
【约9:22b】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
所以亚利马太的约瑟是抱着这样的决心做这件事,以此显出他对耶稣的信心。
回到读经笔记目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