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关于历史上的君王决定人民百姓信仰的问题,是否属实,为什么?(简易答复)
- guo shelly
- 3月5日
- 讀畢需時 10 分鐘
已更新:3月6日
关于历史上的君王决定人民百姓信仰的问题,是否属实,为什么?
一、关于人类文明社会的制度的部分简述
事实上,这个问题要从人类历史和制度先讲起,君王制并不是人类历史一早就有的。
以我国为例,中国本土范围最早有记载的已经成为文明秩序的社会制度应该为部族制度(或者说部落制)。比如黄帝炎帝以及之后的尧舜禹世代,时间大约推测为公元前5500-4000年左右。按照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关于于黄帝有迹可循的考古记录为“源于磁山文化的东夷少典部落,于公元前4000年北迁,分化出黄帝族”(内容出自维基百科,我估计百度百科应该也有类似)。为什么我要查时间呢?因为也想证明一件事情,就是挪亚时代大洪水的事实。
人类有足够证据显示有秩序的文明的有迹可循的记载,基本上全部都是在公元前5500-4000年之间这个时间段开始忽然迸发的(如中国的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当然就全世界论,还包括文明发源地两个河流域的文明,6000年以上的就像断层似的,有文字文明类的东西就啥也没有了!而中国出土的三星堆的文化其实更晚的,才公元前两千年左右。这证明《圣经》中《创世记》中的挪亚世代的大洪水只有挪亚一家八口存留,后来生养众多,并且因巴别事件分散的事实是真的,时间线也能对的上。有意思的是,多数的出土的的文学记载都显示为非君王制度而是部族制度或者也可以称为部落制度。所以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上方的问题,可以先稍微做一下修改,可以改为“历史上的人类文明中领袖决定群众的信仰”这样可能更加准确,并且可以以历史为根据进行更加客观合理的推测和讨论。毕竟哪怕到如今这个世代,虽然君王制已经不是主流,就算有残存的君主制,也是名存实亡的花瓶。但是在当今的世界中,依旧存在类似”领袖“这一职责的人物,比如芬兰就是芬兰总统,日本就是日本首相,中国就是中国主席。只不过他们的职权并没有像过去的君王制度的君王职权那么大。
二、关于君王(领袖,或做世界上以人为基础的在上掌权者)的权限
提到君王制度,我还想提一下我们中国的封建社会时代的”天子“,也就是皇帝。严格意义上说他们的权力也是受不少辖制的。可以做一个比较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中国封建社会时代的天子皇帝和《圣经》中所记载的巴比伦君王尼布甲尼撒王相比,他们的权力其实差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封建社会依旧有一个约定熟成的俗语——”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又或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句话可以追述到史记《商君列传》。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制定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的刑部(至少明清时候已经非常完善了)所制定的法律的管辖范围至少可以多多少少限制到中国古代君王或者王族的权利范围。那按照史记《商君列传》,至少保守估计,秦朝的时候的君王的权利就已经开始多多少少受各种法律或者规则的辖制。而巴比伦时代的尼布甲尼撒王,这位君王的权柄可比法大!这个信息大家甚至不用去查《圣经》,只要上网搜索就可以知道巴比伦时代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圣经》中《但以理书》里面也有记载:尼布甲尼撒王自己可以制定一条王法:说只要在奏乐的时候,不拜他造的金像的人,就要被投入火窑。然后不拜金像的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就被投入火窑了(可以阅读《但以理书》第三章)。
但是,追述道我国更早的早期部族文明中,包括黄帝在内,以及两河流域的部族文明在内,部族领袖的权利也没有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权柄大,因为他们领袖只能管自己的部族,其他部族之间的关系解决方式可以通过争战冲突或者部族共制来解决。但是一个部族的领袖,不能干涉另外一个部族里面内部的私事的。举个例子,在中国早期部族文化中有黄帝大战蚩尤的记载,事实上也是黄族(黄帝部族)和炎族(炎帝部族的蚩尤)的冲突,最后以黄帝部族胜利,炎帝部族被并入结束。当然也有炎帝部族内部中那些不愿意归降黄帝部族的小部族,他们就成为逃亡部族。说这些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明白,早期人类文明,惊人地相似,包括中国土地上的部族纷争冲突,两河流域部族文明也是这样的,而且时间段都在公元前5500-4000之间。我们对照《圣经》在《创世记》中第十章挪亚洪水以后,挪亚的三个儿子闪、含、雅弗三个儿子分出了各个宗族与部落的(创世记第十章)。中国的文明与制度有迹可循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但是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巴别之乱,因为闪、含和雅弗他们是一家子,照理来说都说一样的语言,就因为他们后裔中有人为了建造巴别塔(见创世记地十一章),目的是 “传扬我们的名”与“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十一4)。事实上造这个高耸入云的巴别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他们带着不信和惧怕的心想要靠着巴别塔躲避洪水,他们不相信彩虹之约因此而活在对神审判的惧怕中。其实 神在彩虹之约的时候就已经命令挪亚的后裔继续”遍满了地“(创九1),他们也不要,他们建造巴别塔公然违抗 神,“聚集”共同建造巴别塔(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这篇文字主题读经笔记:为什么大洪水过后上帝不喜悦人建造巴别塔,并且要变乱人的口音,不多作赘述)。
上面的简易的历史背景描述,一方面是向我们见证《圣经》记载历史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想藉着之后我想分享的关于《但以理书》(因为前一段时间刚刚读的)的内容,阐明一个事实:人类社会制度中君王(领袖)的权柄,有大有小(比如部族时代的族长,君王时代的君王,如今的领导人等),不是所有时代都是君王权柄至高无上,甚至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君王。而《但以理书》中的历史也向我们显示,巴比伦尼布甲尼撒王应该是王权比法大的君王,甚至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制定自己想要的宗教信仰(比如逼全民群臣拜自己的金像),但是在之后历史的波斯帝国的大流士王,想要救那个被自己被奸臣下套而制定的不准祷告的法律的但以理,都没有办法救成(具体见《但以理书》第六章,最后还是 神保守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的),就可以见到那时候大流士王的权柄就有所辖制了。虽然在之后历史的罗马时代,也有推崇拜凯撒(罗马皇帝)的信仰,但是那时候不是像巴比伦时代全民都拜的,罗马管辖的不同地区的宗教也不一样,比如拜宙斯的,亚底米女神的大有人在,还有犹太教,希腊哲学,基督教等等。并且当时凯撒的王权也受到元老院的辖制。所以哪怕不说中国历史,从世界历史上来看也依旧是像《但以理书》中 所记载的预言的一样王权自尼布甲尼撒王以后都在逐渐衰弱。中国封建社会更是如此了,虽然有推行佛教的时期(比如唐代),但是其他宗教也是一样盛行的,比如道教,儒家等,甚至还有景教(事实上早就是中国化的基督教了,又称虔贞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亦即现今的东方亚述教会,而且景教还不是最早的)进入中国。像巴比伦时代全地全民(而且那时候是真的全地,巴比伦疆界非常广的,后起的玛代波斯,希腊,罗马疆界权柄都更分散,不如尼布甲尼撒王那时候集中)拜金像,不拜就丢火窑这种情况(王比法大),历史上几乎没有的。而且就算有,也是昙花一现。为什么呢?
三、人的全然败坏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封建社会世代,君王的意愿固然可以多少控制国家的形式。但是自由意志是 神赐给每一个人的恩典,不是只赐给君王的。而今天这个在《但以理书》里关于预言的半铁半泥各种意识心态名族文化混杂在一起有不能相容的多元的末世,更是一个国家的领导完全不能改变人心中自己所信的东西。不说别的,虽然咱中国先知都在作所谓的中国梦,但是真正很多人的梦不是富强,而是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更不要说无神论当道,还混这神婆、和尚、道士、牧师们一起长红歌,景象一片混乱,他们真的信中国梦吗?既然信中国梦,那为什么还要披个宗教的外袍呢?心口不一的服侍几个偶像倒是真的,而这些人心中最大的 神是他们自己罢了!红色文化都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根本不红也不专!与以色列北国亚哈时代拜巴力又拜撒玛利亚和伯特利的金牛犊相比,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情况先不管君王或者领导者的信仰状况,就民主而言,一人投一票全国什么信仰估计也不能得出一个大于50%的结果(哪怕看看美国总统选举投票过50%都是很折腾的艰难的事情)。因为后现代、无神论、自我为中心的不信者居多,他们各自为王,只信他们自己,可是,这一自我的为中心的人根本不能信别人或者别人的信仰。不是也有俗语说“龙生九子,个性大不同”吗?这也是验证了《但以理书》中关于末世的的半铁半泥各种意识心态名族文化混杂在一起有不能相容的多元的末世光景是如此之真实!神的预言从来不会落空!而要命点就在于人是全然败坏的本相。导致的结果是不管在哪个制度下(甚至包括现代最最推崇受欢迎的民主制度),好的信仰是不可能被继承的,只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容易混合式就被继承了。
举几个例子就明白:
在伊甸园的时候,亚当和女人只要遵守一条规定(事实上就是独一真神的信仰,神自己亲自教导亚当),就可以长久地在伊甸园里。结果亚当和女人都没守住,最后被赶出伊甸园。注意哦,在伊甸园里面的时候,罪还没有进入世界。而且亚当还是直接可以在神的带领下有最纯正的信仰。都落得这的结局。
挪亚应该是洪水之后最最认识耶和华的老领袖了,结果人还要故意违背 神“遍满全地”的命令,去聚集造巴别塔,这就是人的天生的反骨。
神带领摩西,在西奈山颁布律法,百姓全都说好了只拜耶和华,十诫都颁布好了(请读《出埃及记》十九章到二十章)。结果摩西上山40天下来,百姓已经去拜金牛犊了。把摩西这个领袖给怒得,直接把十诫石板摔碎了。如果不摔,那毁约被撕碎的就是这些悖逆的百姓了。
大卫是个好君王,专心仰望侍奉耶和华,可是到所罗门,一代不到,就跟着嫔妃跑去拜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而百姓呢?那些乱七八糟偶像的坵坛从士师记开始就没有被废去过,从扫罗大卫一直延续到希西家王的时代为止,希西家王才废去了拜偶像的坵坛。列王纪里面“只是坵坛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的经文时常出现。可见人根本没有老老实实跟着君王的信仰。因为连君王自己的状态多数情况都是不清不楚的。
说到民主,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最后彼拉多要放了耶稣,问在场的人要死刑犯巴拉巴还是耶稣。结果在场的人全体选巴拉巴。统一抵制“犹大的王”,没见过这么“合一”的抵挡自己的王的。连领袖彼拉多给的面子都不要了!
所以说,关于领袖决定人民信仰这句话,只能说:好的信仰根本不可能被继承,即便继承,也是时好时坏,最后变得乱七八糟。而领袖好,百姓就时好时坏。而坏的信仰那就坏上加坏,领袖坏,百姓也坏。本质原因就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申命记十二8)“各人任意而行”(士师记二十一25),根本没有对皇天上帝基本的敬畏。不以真神为 神,只以自己利益好处第一。
君王决定人民百姓信仰,只在拜偶像或者残破的坏信仰上才最容易被成立,而且百姓只会比君王越来越偏越来越乱,原来越混杂。而至于好信仰,靠着人自己很难被继承,即便被继承,也时好时坏,且不能长久,因为“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道极处”(耶利米书十七9)。
四、一个与世界规则不一样的君王所带来的完全合一的真实的信
然而,在《但以理书》第二章金像的预言中那非人手所造的石头,就是基督祂自己,击倒了那一切人类制度和历史的巨像,使人愿意放下自己各自为王的私欲。也就是圣灵“来了,使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翰福音十六8),从而愿意“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从”转向同一位主耶稣基督(马太福音十六24)。结果就是,当一个人因着真神至高创造者信实的拣选的旨意而得以长久地蒙恩地活在基督里以后,那人就可以与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为基督的跟随者(其他国家文化背景的基督徒)一起,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了,归于同一信了!于是基督就做了他们的主,他们的王,因着所应许的圣灵坚固,他们就不会被试探和逼迫所动摇,稳固地持守在真理里了。
【弗4:1】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弗4:2】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弗4:3】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弗4:4】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弗4:5】一主,一信,一洗,
【弗4:6】一 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就这样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君王,是那“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十四6)的主耶稣基督,那么君王决定的真实信仰才不会改变,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因为只有真理自己才能坚固祂所赐下的信仰!使人被坚固在真理里!
【约14: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Comentários